《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中国关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部行政法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则: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原则、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
2.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根据社会公益目的和业务范围,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3. 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招聘应当公开进行,公平、公正、择优聘用。
4. 聘用合同: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聘用合同应当具备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
5. 考核: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续订聘用合同的依据。
6. 培训:
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
7. 工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工资水平应当与工作人员的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挂钩。
8. 福利: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福利制度,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福利待遇。
9. 人事争议处理:
当事人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核、提出申诉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10. 附则: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内容仅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部分重点,具体规定请参照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