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又称为阴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并非由某一位特定的人物发明。据考古和历史记载,农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融合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天文、历法的观察和智慧。
农历的制定主要依据月亮的周期,即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需的时间,大约是29.5天,这个周期被称为“朔望月”。而一年则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周期来确定,大约是365.24天。因此,农历结合了月相变化和季节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合历体系。
在中国历史上,农历的制定和完善经历了多个朝代,不同朝代的皇帝和天文学家都对此做出了贡献。可以说,农历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和历法学家的集体智慧结晶。其中,东汉时期的张衡、唐代的僧一行等都是研究历法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