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已变节”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是“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遂饿死于首阳山。及其死也,天下闻之,多称其节。武王崩,成王立,周公相成王,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子继,古之制也。今周公旦辅相天子,天子不得专政,吾将去之。’遂与叔齐归隐于首阳山。周公闻之,使人请之,曰:‘二公何为而饿?’对曰:‘吾闻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此天下所以乱也。吾欲去之,使天下复于古之制。’周公曰:‘吾闻之,人非尧、舜,不称其仁;马非骐骥,不称其良。吾与二公,岂能如尧、舜乎?’遂止之。其后,伯夷、叔齐之志益坚,终不肯食周粟。孔子曰:‘伯夷、叔齐,古之节士也。’”这里的“曲已变节”是指伯夷、叔齐因为武王灭商后周朝建立,他们认为这是对古制的违背,于是绝食而死,表示对旧道德的坚守。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曲已变节”用来形容人放弃原来的信仰、原则或立场,转而采取与自己初衷相悖的态度或行为。通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变节、背叛或违背初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