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的主动区和被动区是土力学和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用于描述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抵抗和承受土压力的区域。
1. 主动区:
主动区是指基坑开挖后,由于土体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重分布区域。
在主动区,土体受到重力、水压力和侧向土压力的作用,这些压力会使得土体产生变形和位移。
主动区的土体可能会向基坑内部移动,形成所谓的“基坑隆起”现象。
主动区的土压力通常较大,需要通过支护结构(如围护桩、锚杆等)来抵抗。
2. 被动区:
被动区是指基坑开挖后,由于土体受到周围土体的约束,从而在土体内部产生的应力重分布区域。
在被动区,土体受到周围土体的支撑,因此土体的变形和位移较小。
被动区的土压力相对较小,通常不需要额外的支护结构。
被动区的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表现出较大的抗力,这种抗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在实际工程中,了解和掌握基坑的主动区和被动区对于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至关重要。通过分析这两个区域,工程师可以确定所需的支护结构类型、尺寸和材料,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