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不过五服人”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礼仪观念,意思是指孝顺的子女的孝行,最多只能影响到五服范围内的亲属。这里的“五服”是指古代汉族丧服制度中的五个等级,用以区分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
1. 斩衰(zǎn cuī):最重的丧服,只用于父母去世时。
2. 齐衰(qí cuī):次重,用于祖父母、伯叔父母去世。
3. 大功:用于堂兄弟姐妹、舅姑、外祖父母去世。
4. 小功:用于其他较远的亲属,如堂兄弟姐妹的儿子、女儿等。
5. 缌麻(xī má):最轻,用于远亲。
“孝子不过五服人”强调的是,孝行的效力是有局限的,它不能超越五服的范围,即孝顺的行为只能影响到与自己有五服关系的亲属,超出这个范围,孝顺的影响就不再适用了。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家族伦理和亲情关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