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海原地震,又称1920年海原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严重的地震灾害。以下是关于这次地震的一些史料:
1. 时间:1920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18时02分。
2. 地点: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震中位于北纬36.5度,东经105.8度。
3. 震级:根据不同资料,震级在7.5级至8.5级之间,普遍认为为8.5级。
4. 破坏范围:地震波及范围广,包括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等五省区,受灾人口达数百万人。
5. 灾害损失:地震造成约25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大量房屋倒塌,农田、水利设施受损严重。
6. 地震史料:
a. 当地居民口述:地震发生时,人们感到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许多人在地震中丧生。
b. 官方调查报告: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派员进行了调查,形成了《海原地震调查报告》。报告详细记录了地震的破坏情况、受灾人口、救援措施等。
c. 地震观测数据:地震发生后,国内外地震观测机构对地震进行了观测,收集了大量的地震波数据,为地震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d. 地震遗址:海原地震遗址至今仍保留着地震后的痕迹,如地震断层、地震遗迹等,成为研究地震的重要实物资料。
e. 地震科普:海原地震发生后,我国地震工作者开始关注地震科普工作,通过举办地震科普展览、编写地震科普书籍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12·16海原地震是一起严重的地震灾害,其地震史料丰富,为地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