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检查和评价活动,用于确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审计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如下:
基本方法
1. 详细审计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审计对象规模较小、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复杂度较高的企业。
特点:对财务报表的每一项内容进行详细审查。
2. 抽样审计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审计对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财务信息复杂度较高的企业。
特点: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以推断总体情况。
3. 分析性审计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审计对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财务信息复杂度较高的企业。
特点: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异常情况。
4. 现场审计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审计对象在特定地点,如企业、机构等。
特点:审计人员亲自到现场进行审计。
5. 函证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审计对象与第三方存在经济往来,如供应商、客户等。
特点:通过函证确认第三方与审计对象的经济往来情况。
辅助方法
1. 询问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完整等情况。
特点:通过询问相关人员获取信息。
2. 观察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完整等情况。
特点:通过观察审计对象的工作流程、内部控制等获取信息。
3. 分析性复核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审计对象规模较大、财务信息复杂度较高的情况。
特点: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异常情况。
4. 电子数据审计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审计对象财务信息电子化程度较高的情况。
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电子数据进行审计。
5. 审计抽样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审计对象规模较大、财务信息复杂度较高的情况。
特点: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以推断总体情况。
6. 审计调查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完整等情况。
特点:通过调查了解审计对象的情况,获取信息。
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辅助方法,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