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建筑是指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观念体系。这些观念体系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并为维护该社会的基础和阶级利益服务。
2. 政治法律制度:这是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机构等,它们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阶级的利益。
3. 政治组织:如政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这些组织在政治上代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参与或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管理。
4. 社会设施: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设施,这些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化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而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时,它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反之,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变革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