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售股,全称是“限售流通股”,是指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一定期限内不得上市交易的股票。具体来说,限售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发起人股份:公司成立时,发起人投入的股份在上市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能上市交易。
2. 内部职工股: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内部职工以各种方式获得的股份,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上市交易。
3. 国有股: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由国有股东持有的股份,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上市交易。
4. 法人股:公司设立时,非自然人股东以各种方式投入的股份,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上市交易。
5. 其他限售股:如通过定向增发、股权激励等方式获得的股份,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上市交易。
限售股的期限通常由公司章程或者相关法规规定,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锁定期:公司上市后,发起人、内部职工、国有股等限售股的锁定期通常为一年到三年不等。
限售期:锁定期满后,限售股股东可以按照规定比例逐步上市交易。
禁售期:某些情况下,如公司重大事项发生等,限售股股东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上市交易。
限售股的存在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限售股的解禁对股市有较大影响,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关注限售股的解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