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不遂”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郭泰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身体某一侧瘫痪,不能随意活动。具体故事是这样的: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郭泰的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受人们尊敬。有一天,郭泰到一位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的儿子因为病痛,身体一侧瘫痪,不能动弹。郭泰非常同情,于是用自己的医术为这个孩子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治,孩子的病情得到了缓解,身体逐渐恢复了正常。
后来,郭泰的这个故事被传为佳话,人们用“半身不遂”来形容身体某一侧瘫痪的情况。这个成语后来也用来比喻事物或人的一方面出了问题,其他方面却无法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