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角色扮演游戏——《超市购物》
课时:1课时
年级:中班
教学目标:
1.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了解超市的基本布局和购物流程。
2. 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增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如认识数字、计算等。
教学重点:
1. 幼儿能够识别超市中的各种商品。
2. 幼儿能够学会结账并使用简单的数学知识。
教学难点:
1. 幼儿能够正确使用货币进行购物。
2. 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 超市场景布置(包括货架、收银台、商品等)。
2. 玩具货币(模拟货币)。
3. 商品卡片(上面有商品名称和价格)。
4. 计算器或计算板。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如“手指变变变”,活跃课堂气氛。
2.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小动物走路”,为角色扮演游戏做准备。
二、导入活动
1. 教师向幼儿介绍超市的基本布局,如入口、货架、收银台等。
2. 提问:你们知道在超市里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吗?
三、角色扮演游戏
1. 分组: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顾客、售货员、收银员等。
2. 游戏规则:
顾客:挑选商品,用玩具货币购买,并找零。
售货员:摆放商品,向顾客介绍商品,接受顾客的购买请求。
收银员:收取顾客的购物款项,计算找零。
3. 游戏开始,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四、总结与反思
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总结,询问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2. 引导幼儿思考:在游戏中,我们是如何使用数学知识的?
3.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运用所学知识。
五、延伸活动
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数学游戏,如“数一数”、“比一比”等,巩固幼儿的数学知识。
2. 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购物体验,让幼儿学会使用货币。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数学知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游戏顺利进行。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家园合作,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得到实践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