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三更门半开”是一个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典故,具体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句诗的意思是,月亮斜挂在天空中,已经是深夜三更,而家门半开,似乎有人在等待。
典故的具体内容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这首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而“斜月三更门半开”则是对这种思念的进一步描绘,意味着诗人在深夜时,望着斜挂的月亮,心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以至于家门半开,仿佛在等待家人的归来。
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无限眷恋,也反映了唐代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这句诗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