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的三个境界通常被引用自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论述,这三个境界分别代表了学术追求的不同阶段:
1.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话比喻学问的初境界,意味着学者在学术研究的起点,对所研究的领域充满好奇和向往,开始探索和攀登,但还未能找到明确的方向和路径。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话代表学问的第二境界,形容学者在学术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和失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仍然执着于自己的研究,不达目的不罢休。
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学问的第三境界,意味着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学者终于在某个时刻顿悟,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三个境界描绘了学术研究的不同阶段,强调了学术探索的艰辛和追求真理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