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个术语,特指考生通过了乡试,获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在科举考试中,乡试是地方一级的考试,通过乡试的考生称为“举人”,而“入闱”则是指这些举人获得了进入京城参加更高一级的会试的机会。
会试是科举制度中的全国性考试,由礼部主持,只有通过乡试的举人才有资格参加。通过会试的考生称为“贡士”,再经过殿试,最终产生进士,这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
“闱”字在古代也指考场,因此“入闱”一词用来形容考生进入考场参加考试的资格获得。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已经很少使用,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成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