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1480年-1565年),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是明朝著名的权臣。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其父严年曾任南京礼部尚书。严嵩在明武宗、明世宗时期担任要职,尤其在嘉靖年间,他利用权谋手段,长期把持朝政,成为当时权倾一时的权臣。
严嵩的子严世蕃(1512年-1565年),字子良,号东楼,是严嵩的次子。严世蕃同样才智过人,且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他协助父亲严嵩处理朝政,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因此在当时也享有很高的声望。
以下是关于严嵩和严世蕃的一些历史事实:
1. 严嵩在嘉靖年间担任首辅,长达20年之久,他利用职权,排除异己,提拔亲信,形成了一个以严嵩父子为核心的权力集团。
2. 严嵩父子在朝政中推行“严嵩党”,打击异己,使得朝政日益腐败。他们通过贪污、卖官鬻爵等手段,聚敛了大量财富。
3. 严嵩父子在政治上的专权,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满。后来,在严嵩晚年,他的儿子严世蕃因贪污案被弹劾,严嵩被迫辞去首辅职务。
4. 严嵩晚年,因年老体衰,政治影响力逐渐减弱。1565年,严嵩病逝,享年86岁。严世蕃在严嵩去世后不久,也被处死。
5. 严嵩和严世蕃的权谋手段,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专权腐败,使得明朝政治日益腐败,国力逐渐衰弱。
严嵩和严世蕃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他们的权谋手段和腐败行为,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