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其中包含了一些特殊的句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倒装句:
原句: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将何以守乎?”
倒装句: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何以守乎?”
在这个例子中,“何以”是倒装,正常语序应该是“以何”。
2. 省略句:
原句:孟子对曰:“夫滕,小国也,何为然也?”
省略句:孟子对曰:“夫滕,小国也,何为然?”
在这个例子中,“何为”省略了“之”。
3. 疑问句:
原句:滕文公曰:“吾他日未尝闻也。”
疑问句:滕文公曰:“吾他日未尝闻耶?”
在这个例子中,“耶”字是疑问语气词,用来加强疑问语气。
4. 感叹句:
原句:孟子曰:“嗟乎!子之迂也!”
在这个例子中,“嗟乎”是感叹词,表达孟子对滕文公行为的感慨。
5. 并列句:
原句: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这个例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并列句,通过“民”、“社稷”、“君”三个并列的主语来表达孟子关于民本思想的观点。
6. 条件句:
原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这个例子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个条件句,表达了孟子关于政治道德与国家兴衰的观点。
这些特殊句式体现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也是孟子文章中语言表达丰富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