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五位帝王对科举制的贡献如下:
1. 隋文帝(杨坚):他开创了科举制的先河。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使选拔官员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转移到中央政府。
2. 隋炀帝(杨广):他在隋文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公元605年,隋炀帝设立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进士科的设立,使得科举制度更加完善,选拔出的官员更加优秀。
3. 唐太宗(李世民):他在位期间,对科举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他扩大了科举考试的规模,增加了考试科目,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他还提倡“以文治天下”,重视文化教育,为科举制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 唐玄宗(李隆基):他在位期间,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设立了明经、明法、明算等科目,使科举考试更加全面。他还规定进士及第者可直接授官,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
5. 唐宪宗(李纯):他在位期间,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整顿。他取消了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和“会试”,将考试分为“省试”和“殿试”两个阶段。省试由地方官员主持,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选拔出的官员更加公正。
这五位帝王对科举制的贡献,使科举制度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