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不良井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具体如下:
相传在东汉时期,洛阳城有一口井,名叫“不良井”。这口井的水清澈甘甜,深受百姓喜爱。然而,这口井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逢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井水就会变得混浊不堪,甚至无法饮用。
当地居民对此感到十分奇怪,纷纷猜测原因。有传言说,这口井里住着一位妖怪,每逢端午节就会出来作乱,使得井水变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在井口设置石碑、用符咒驱邪等,但都无济于事。
后来,一位名叫张衡的学者来到洛阳,听说了不良井的典故。他决定亲自调查此事。经过一番考察,张衡发现,不良井附近的土地肥沃,农作物长势良好。他怀疑,井水变坏可能与地下矿藏有关。
于是,张衡在不良井附近挖开地面,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不良井”三个字。原来,这口井的井水之所以变坏,是因为古墓中的水银渗入井中,使得井水变得有毒。
张衡将这个发现告知了当地居民,并建议他们采取相应措施。人们按照张衡的建议,将古墓中的水银清除,从此不良井的水质恢复了正常。
这个典故流传至今,成为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不良井也成为了洛阳的一个著名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