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是一个古代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典故讲述的是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他非常重视书籍的学习和传承。据记载,孔子为了研究《易经》,翻阅了多遍,以至于用牛皮绳绑住的竹简都多次断裂。
“韦”是指用牛皮制成的绳子,“编”是编织的意思,“三绝”指的是三次断裂。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勤奋学习,反复研读,刻苦钻研的精神。孔子对《易经》的深入研究,体现了他的求知欲和毅力,也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
这个故事还寓意着,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才能达到精通的境界。在当代,韦编三绝仍然被用来赞扬那些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