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原本指的是那些录取分数线低于一本(重点本科)和二本(普通本科)的高校。这些高校的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很多高校的命名比较随意,没有统一的分类。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扩招,高校开始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最初,这些高校并没有统一的称呼,但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对一些高校的俗称。
“三本”这个称呼,是在21世纪初逐渐流行起来的。它来源于这些高校的录取批次,即这些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通常低于一本和二本,但高于专科。至于“三本”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1. 按照录取批次排序,一本是第一批次录取,二本是第二批次录取,那么三本就是第三批次录取,因此得名“三本”。
2. 也有说法认为,“三本”是“第三本线”的简称,指的是这些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低于一本和二本,但高于专科的分数线。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2014年起,教育部取消了本科三批的招生批次,将所有本科院校统一纳入本科二批招生。因此,“三本”这个称呼已经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