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收集和分析以下几方面的现状资料:
1. 自然环境资料:
地形地貌: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湿地等水体的地理位置、形状、面积、坡度等。
气候条件:气温、降水、蒸发量、风向、风速等。
水文条件:河流流量、水位、水质、水温、泥沙含量等。
2. 社会经济资料:
人类活动:人口分布、工业布局、农业用地、交通网络、城市布局等。
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主要产业分布等。
环境保护政策: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政策等。
3. 水环境现状资料:
水质现状:各项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总磷、重金属等。
水量现状:河流、湖泊、水库的水量变化情况。
水生态现状:水生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4. 污染源资料:
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
农业污染源: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径流污染等。
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水排放量、排放去向、处理设施等。
5. 环境监测数据:
水质监测数据:历史监测数据,包括各项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监测数据。
6. 公众参与资料:
公众对水环境问题的关注点和意见。
公众参与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
7. 其他相关资料:
环境保护规划: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环境规划等。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在收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确定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潜在风险,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