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蜀汉的开国元勋。他的故事和典故在民间流传甚广,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与诸葛亮相关的典故:
1. 三顾茅庐:这是诸葛亮最著名的典故之一。刘备三次亲自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希望他出山辅佐。诸葛亮以“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自比,刘备终于说服他出山。这个典故后来成为“求贤若渴”的代名词。
2. 草船借箭:在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利用曹操军中的箭矢短缺,巧妙地用草船借箭,解决了蜀军的箭矢问题。这个典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3. 空城计:在蜀军与魏军在街亭对峙时,诸葛亮为了迷惑敌军,故意空城不出,让司马懿以为蜀军已经溃败,从而撤退。这个典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4. 七擒孟获: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为了安抚当地民族,七次擒获南中首领孟获,并最终使其心悦诚服,归顺蜀汉。这个典故体现了诸葛亮的仁政和智慧。
5. 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这是一种利用水力推动的运输工具,用于运输军需物资。这个发明在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出自《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在表达自己为国家尽忠职守的决心。这个典故后来成为形容忠诚和勤勉的成语。
7.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街亭之战中,马谡因失职导致蜀军战败,诸葛亮为了维护军纪,不得不忍痛将马谡斩首。这个典故展示了诸葛亮的严格治军。
这些典故不仅反映了诸葛亮的才华和品德,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