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种,通常指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根据传统农历,三伏天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为10天左右,共计约30天。但有些年份,三伏天的天数可能会有所不同,可能会少于20天或超过30天。
具体来说,三伏天的第一天被称为“入伏”,第三天称为“中伏”,第四十天称为“出伏”。其中,“中伏”的长度通常最长,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这取决于“夏至”和“立秋”之间的天数。如果夏至后到立秋之间有20天,那么“中伏”就是20天;如果只有10天,那么“中伏”就是10天。
因此,三伏天不固定是20天,具体天数要根据当年的节气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