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用于存货的会计处理。
具体来说,这个概念指的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当存货的成本(即购买或生产该存货所支付或应支付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即存货的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比较时,应当采用较低者作为存货的账面价值。
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成本:指的是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购买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使存货达到目前状态所发生的必要费用。
2. 可变现净值:指的是存货的预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根据会计准则,如果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则意味着存货的价值已经下降,存在跌价风险。此时,企业需要计提跌价准备,即将存货的成本调整为可变现净值,以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
简单来说,这个原则是为了确保存货在会计报表上反映的是其真实价值,防止高估存货价值,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