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目的
为了确保亏损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审计方案。
二、审计范围
1.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
2.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3. 企业成本费用审计;
4. 企业税收审计;
5. 企业投资项目审计;
6. 企业其他相关审计。
三、审计内容
1. 财务报表审计:
(1)资产负债表审计;
(2)利润表审计;
(3)现金流量表审计;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审计。
2. 内部控制审计:
(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性审计;
(2)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审计;
(3)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审计。
3. 成本费用审计:
(1)成本核算方法审计;
(2)成本费用归集审计;
(3)成本费用控制审计。
4. 税收审计:
(1)增值税审计;
(2)企业所得税审计;
(3)其他税种审计。
5. 投资项目审计:
(1)投资项目立项审计;
(2)投资项目执行审计;
(3)投资项目效益审计。
6. 其他相关审计:
(1)企业资产审计;
(2)企业负债审计;
(3)企业所有者权益审计。
四、审计方法
1. 审计人员采用现场审计、函证、抽样调查、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进行审计。
2. 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确保审计质量。
3. 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独立,不得接受被审计单位的任何馈赠、宴请、报酬或其他利益。
五、审计程序
1. 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前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审计需求。
2. 审计人员应编制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内容、方法、时间等。
3. 审计人员应收集、整理审计证据,对审计证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
4. 审计人员应编制审计报告,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提出审计意见。
5. 审计人员应将审计报告提交给被审计单位,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
六、审计时间
审计时间根据审计范围、内容、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需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七、审计费用
审计费用根据审计范围、内容、工作量等因素确定,由被审计单位承担。
八、审计责任
1. 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确保审计质量。
2. 被审计单位应积极配合审计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审计资料。
3. 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4. 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被审计单位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
5. 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审计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