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吕(698-770),日本奈良时代的著名遣唐使,他在中国唐朝时期生活了很长时间,与许多唐朝文人交往密切,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和贡献。他之所以被称为“晁衡”,是因为他在唐朝时的中文名字。
阿倍仲麻吕在唐朝时期,由于他的日本名字比较难记,且与当时的一些汉文名字重复,因此他的朋友和同僚为了方便称呼他,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晁衡。这个中文名字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晁”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明亮、显赫,而“衡”字则表示平衡、衡量。这个名字寓意着希望他像天平一样公正无私,同时也寓意着他的名声和地位能够像天平一样平衡而显赫。
晁衡在中国的生活和成就使他受到了很高的尊重,他不仅精通汉语和唐朝文化,还担任过唐朝的官职,与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有交往。他的名字“晁衡”也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