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中班手工活动——七夕节手工制作“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1. 了解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学会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
3. 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共同完成作品的乐趣。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介绍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2. 制作牛郎织女手工的材料:彩纸、剪刀、胶水、彩笔、彩色丝带等。
3. 音乐《鹊桥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音乐《鹊桥仙》,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二、讲解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1. 通过课件,向幼儿介绍七夕节的来历和牛郎织女的传说。
2.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牛郎和织女每年只能在七夕这一天相会?
三、手工制作
1. 分发制作牛郎织女的手工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2. 幼儿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幅牛郎织女的手工画。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与分享
1. 各组展示完成的手工画,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 教师点评,鼓励幼儿的创意和合作精神。
五、总结
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七夕节的文化内涵。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制作牛郎织女的手工技能?
2. 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
3.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每个幼儿的需求,是否给予了适当的帮助?
注意事项:
1.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剪刀等尖锐物品。
2.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适当调整手工制作的难度。
3.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