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体育馆,正式名称为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因其独特的建筑外观被形象地称为“鸟巢”。以下是鸟巢体育馆的建造过程:
1. 设计阶段(2001-2003年):
2001年,北京市政府委托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以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联合体,共同设计国家体育场。
经过多轮设计方案征集和评选,最终确定“鸟巢”方案。
2. 施工阶段(2003-2007年):
2003年,国家体育场正式开工建设。
建设过程中,工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高强度钢、碳纤维等。
施工人员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工期紧张等困难,确保工程进度。
2004年,鸟巢主体结构封顶。
2005年,鸟巢完成钢结构施工。
2006年,鸟巢完成内外装饰和设备安装。
2007年,鸟巢完成竣工验收。
3. 装饰阶段(2007年):
2007年,鸟巢进行了内外装饰和设备安装。
内部装饰以绿色为主,体现了环保理念。
设备安装包括照明、音响、座椅等。
4. 调试阶段(2007-2008年):
2007年,鸟巢进行了全面调试,确保各项设施运行正常。
同时,对鸟巢进行了多次安全检查,确保比赛和活动安全。
5. 运营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鸟巢作为主体育场,成功举办了开幕式、闭幕式以及田径、足球等比赛。
奥运会后,鸟巢转型为多功能体育场馆,举办了各类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商业活动等。
鸟巢体育馆的建造过程充分展示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同时也为北京奥运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