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公元317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建筑风格和术语受到了前代,尤其是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东晋时期可能使用的建筑专业术语:
1. 构架:指建筑物的骨架结构,包括柱、梁、枋等。
2. 斗拱:一种具有装饰性和结构性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屋檐和挑出屋角。
3. 飞檐:指屋檐伸出墙外的部分,常用于装饰。
4. 瓦当:屋檐瓦片上端的装饰性图案,有保护檐口的作用。
5. 墀:指建筑物的门槛或基础部分。
6. 壁柱:沿墙设置的柱子,起到支撑和装饰的作用。
7. 窗棂:窗户的格子或框架。
8. 藻井:天花板上装饰性的井状结构。
9. 斗口:斗拱的尺寸单位,通常指斗拱的宽度。
10. 榫卯: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构件间连接的卯口和榫头。
11. 斗拱出跳:斗拱向外的伸出部分。
12. 斗拱层:斗拱所在的结构层。
13. 斗拱间:斗拱之间的空间。
14. 瓦口:瓦片与瓦片之间的缝隙。
15. 檐口:屋檐的边缘部分。
这些术语反映了当时建筑技术的特点和审美取向。由于历史文献有限,具体的术语使用情况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