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关于李白的求仕经历,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次:
第一次求仕(公元724年,24岁)
李白在24岁时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的求仕之路。他先到了长安(今西安),试图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然而,由于当时科举制度对士人的出身和背景有严格限制,加上李白出身贫寒,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
第二次求仕(公元744年,44岁)
在经历了漫长的流浪生活后,李白在44岁时再次来到长安。这次他结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杜甫和高适,三人结为好友,并共同参加了一场宴会。在宴会上,李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声望,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被任命为翰林待诏。然而,由于李白性格桀骜不驯,不久后便因种种原因被贬出长安。
第三次求仕(公元755年,54岁)
李白在54岁时再次来到长安,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在战乱中,李白曾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但并未取得显著成就。后来,他被迫离开长安,开始了最后的流浪生涯。
总结来说,李白的三次求仕经历充满了挫折和无奈。尽管他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他的诗歌作品却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