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是一个历史名词,尤其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包身工”的详细解释,适合用于考研复习:
包身工,指的是20世纪初至中叶,在中国的一些工厂和矿场中,雇主以“包身”形式雇佣的工人。这种雇佣方式的特点是:
1. “包身”:雇主不仅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还负责工人的食宿、衣物等生活费用。工人在被雇佣前,需将自身的衣物、钱物等全部交给雇主,即“包身”。
2. 超长劳动时间:包身工的劳动时间通常很长,有的甚至达到12小时以上,严重违反了当时的劳动法规。
3. 低工资:尽管包身工的劳动强度大,但工资却非常低,有时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4. 剥削和压迫:包身工处于一种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雇主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视,甚至对违反规定的工人进行体罚。
5. 流动性:包身工的流动性较大,雇主可以随时更换工人,使得工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包身工现象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在纺织、采矿等行业中较为突出。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工人的悲惨境遇,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残酷性。
在考研复习中,包身工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考生需要掌握其定义、特点、产生原因以及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同时,还需关注包身工与工人运动、劳动法规、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