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不同风格和受众。
“阳春白雪”出自《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原本是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高雅音乐。这里的“阳春”指的是春天,而“白雪”则是指白雪皑皑的景象,后来用来比喻高雅、深奥、不通俗的艺术作品。
“下里巴人”则出自《史记·乐书》,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民间音乐,因其通俗、质朴而广受欢迎。这里的“下里”是指民间,而“巴人”则是指巴地的居民,后来用来比喻通俗、易懂、大众化的文艺作品。
这两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文艺作品的雅俗之分,即“阳春白雪”代表高雅,而“下里巴人”代表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