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是现代作家吴伯萧的一篇散文,创作于1956年。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历史背景:1956年,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这一时期,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吴伯萧创作了这篇散文,以表达对这一时代的思考和感悟。
2. 社会现实:当时的中国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吴伯萧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在这个伟大时代中的奋斗精神。
3. 文学创作趋势: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学界开始出现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倡导“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在这样的文学创作趋势下,吴伯萧的《难忘的一课》应运而生,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传达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4. 个人经历:吴伯萧在创作《难忘的一课》时,正值他担任农村工作队的时期。这段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农村,接触基层群众,从而为他创作这篇散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综上所述,《难忘的一课》的写作背景主要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社会现实、文学创作趋势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篇散文的创作基础,使其成为一篇具有深刻时代意义和广泛影响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