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折庭争”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是形容孔子在鲁国时,与权贵斗争,直言不讳,不畏权势的故事。具体内容如下:
孔子曰:“君子之至于道也,亦若是乎哉?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段话中,孔子提到“面折庭争”,意指在朝廷上与权贵争斗,坚持自己的原则。这里的“面折”指的是面对面地指责,而“庭争”则是指在朝廷上争论。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在公共场合或正式场合中,勇敢地与对方争论或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