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经济行为的普遍规律和理论框架。它侧重于建立和分析经济模型,以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下是理论经济学主要包括的内容:
1.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如消费者、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决定价格、产量等市场结果。它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
2.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总产出、总就业和总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因素。
3. 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经济学研究方法、假设、逻辑推理等。
4. 经济史:研究经济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经济制度的演变、经济增长的原因等。
5. 比较经济学:比较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路径。
行为经济学则是经济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研究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以下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点:
1. 非理性决策: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在决策时可能受到心理偏差、有限理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决策并非完全理性。
2. 心理账户:人们可能会将收入或支出分配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导致对某些消费或储蓄决策的偏差。
3. 锚定效应:人们在做决策时可能会受到初始信息(锚点)的影响,从而影响最终决策。
4. 损失厌恶:人们通常对损失比对同等价值的收益更敏感。
5. 从众行为:人们在决策时可能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从而做出从众行为。
行为经济学试图揭示人们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并解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经济决策和市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