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入学”指的是科举制度中的考试环节。在清朝,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而“入学”则是科举考试的一个阶段。
清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
1. 童试:这是科举考试的第一阶段,面向所有年龄在13至25岁之间的男子。通过童试的考生被称为“秀才”,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入学”资格。
2. 乡试:这是科举考试的第二阶段,秀才们参加乡试,通过乡试的考生称为“举人”。
3. 会试:这是科举考试的第三阶段,举人们参加会试,通过会试的考生称为“贡士”。
4. 殿试:这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阶段,贡士们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通过殿试的考生称为“进士”,这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
因此,清朝的“入学”指的是通过童试,获得秀才资格的过程,也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步。这个阶段是进入科举体系,进而有机会成为官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