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Jerome S. Bruner)的结构教学理论是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和课程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以下是布鲁纳结构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1. 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每个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学习这些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整个学科。
2. 早期学习的重要性:布鲁纳强调,早期学习对儿童认知发展至关重要。儿童在早期通过探索和发现来学习,这种过程有助于他们形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3. 发现学习:布鲁纳主张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尝试来发现知识。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教学过程的结构化: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学科的基本结构,通过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 学习的阶段和方式:布鲁纳将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获得阶段、转化阶段和评价阶段。在获得阶段,学生通过直接经验或他人传授来学习新知识;在转化阶段,学生将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评价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反思和修正。
6. 学习动机:布鲁纳认为,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7. 认知发展:布鲁纳强调认知发展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8. 教师的作用:布鲁纳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强调学科基本结构、早期学习、发现学习、教学过程的结构化、学习阶段和方式、学习动机、认知发展和教师的作用等方面。这些观点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