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法史上的四次重大改革分别是:
1. 夏代:四分历
夏代最早实行的是四分历,即以一个回归年(365.2422天)为一年,这是我国最早较为科学的历法。
2. 商代:殷历
商代在夏代的基础上,对历法进行了改进,采用了殷历。殷历规定一年为12个月,每过三年,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
3. 周代:周历
周代对殷历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制定了周历。周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作为“闰月”。
4. 汉代:太初历
汉代对历法进行了重大改革,制定了太初历。太初历采用回归年(365.2422天)为一年,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29或30天,闰月则放在12月之后。太初历还首次引入了二十四节气,使得农业生产和天文观测更加精确。
这四次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历法逐渐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