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以下是其国外发展的大致历程:
1. 早期探索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
1956年,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等人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正式诞生。
1956年,美国新泽西州的爱迪生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机器人足球比赛,这标志着机器人技术的初步应用。
2. 早期发展阶段(1970年代-1980年代):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PUMA,用于汽车制造业。
1977年,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展示了各种机器人技术。
3. 成熟阶段(1990年代-2000年代):
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标志着人工智能在认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0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AIBO机器人狗,这是家用机器人市场的先驱。
4. 智能机器人时代(2010年代至今):
2011年,谷歌收购了机器人公司 Schaft,标志着谷歌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2012年,谷歌再次收购了机器人公司 Boston Dynamics,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2013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投资了一家名为 OpenAI 的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究。
2016年,谷歌旗下的DeepMind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击败了世界冠军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在游戏领域的突破。
2017年,波士顿动力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SpotMini的家用服务机器人,进一步推动了家用机器人市场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工业、医疗、家庭、服务等领域。我国也在积极跟进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努力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