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最后一章原文如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赏析:
《诗经·采薇》是一首反映战争和士兵生活的诗歌,通过对薇草的采摘与士兵思归情感的交织,表达出士兵在戍边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章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以下是具体赏析:
1. 重复的句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两句诗通过重复的句式,营造出一种单调而沉重的氛围,暗示士兵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卫边疆,无法归家。
2. 时间流逝:“岁亦莫止。”这句话表达出时间的流逝,意味着士兵们守边的时间已经很长,但他们仍然无法回家,这种时间的拖延让人感到焦急和无奈。
3. 思归之情:“曰归曰归。”士兵们渴望回家,这句话反复表达出他们内心的迫切愿望。然而,“岁亦莫止”又让他们明白,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
4. 战争原因:“靡室靡家,猃狁之故。”这句话揭示了战争的原因,即猃狁(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士兵们守边,实际上是为了保卫家园,但战争的残酷让他们无法安居乐业。
5. 生活艰辛:“不遑启居,猃狁之故。”这句话表达出士兵们守边的艰辛。他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默默承受着战争的苦难。
总结:
《诗经·采薇》最后一章通过重复的句式、时间的流逝、思归之情、战争原因和生活艰辛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士兵在戍边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