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定期排查制度是指组织或单位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检查,以确保生产、工作、生活等领域的安全。以下是一个隐患定期排查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制度目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组织及下属单位所有生产、工作、生活场所。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 成立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隐患排查工作。
2. 设立隐患排查办公室,负责隐患排查工作的日常管理。
3. 各部门、班组应成立相应的隐患排查小组,负责本部门、班组范围内的隐患排查工作。
四、隐患排查内容
1. 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消防设施等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
2. 作业场所、生产环境的安全状况。
3. 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操作技能。
4.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5.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五、隐患排查程序
1. 定期开展隐患排查,一般每月至少一次。
2. 针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特殊作业,可随时开展专项隐患排查。
3. 隐患排查人员应熟悉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隐患排查方法。
4. 隐患排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拍照或录像取证。
5. 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
六、隐患整改
1. 对排查出的隐患,应按照“五定”(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资金、定整改效果)原则进行整改。
2. 整改责任人应负责整改措施的落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3. 整改完成后,由隐患排查办公室进行验收,确认整改效果。
七、考核与奖惩
1. 对隐患排查工作不力、整改不到位或造成事故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对在隐患排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附则
1. 本制度由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隐患定期排查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各组织、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确保生产、工作、生活等领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