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隋制中的“科举制”是指唐朝沿袭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度。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而不是依靠世袭或门第。
具体来说,科举制的推行可以追溯到隋朝。隋文帝杨坚在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后,开始改革选官制度,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原本是按照世家大族的门第来选拔官员的。隋炀帝杨广在公元605年正式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并进一步发展完善。在唐朝,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进士、举人和解元。进士考试是最高级别的考试,通过进士考试的人可以成为朝廷的高级官员。举人和解元则分别指通过下一级考试的士人。
唐朝的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不仅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官场,而且促进了社会流动,使得有才能的普通人也有机会进入仕途。科举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