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曲高和寡”出自《论语·雍也》,原文是“曲高和寡,人莫能和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音乐、文学、艺术等作品或言论的境界或水平很高,但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却很少。比喻知音难觅,也用来形容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常用来形容某些高深难懂的理论、观点或艺术作品,虽然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但由于其难以理解,所以受众有限。以下是一些例句:
1. 这位作家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意境深远,但曲高和寡,很少有人能真正领会其中的韵味。
2. 在这个领域,他的研究水平很高,但曲高和寡,很少有人能与他交流。
3. 那场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但曲高和寡,大多数听众都感到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