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预填表和填报志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环节,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
1. 高考预填表:
定义:高考预填表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前,由考生根据自己模拟考试的成绩或者预估成绩,提前填写的一份志愿表。
作用:预填表主要是帮助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志愿进行初步规划,为正式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特点:
非正式性:预填表不具有正式的法律效力,只是考生和家长的参考。
可修改性:在正式填报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填表进行调整。
时间: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前填写。
2. 填报志愿:
定义:填报志愿是考生根据高考成绩,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因素,正式向招生部门提交的志愿申请。
作用:填报志愿是考生进入大学的关键步骤,决定了考生被哪所大学和专业录取。
特点:
正式性:填报志愿具有正式的法律效力,一旦提交,招生部门将根据志愿进行录取。
不可修改性:一旦提交志愿,在录取过程中一般不允许修改。
时间: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由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总结来说,高考预填表和填报志愿虽然都与高考录取相关,但它们在时间、效力、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预填表是考生对志愿的初步规划,而填报志愿则是正式的录取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