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闻琐事”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是“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索隐探赜,缀次统纪,即将论次其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代变,作十表,以记历世,作八书,以记政事,作三十世家,以记诸侯,作七十列传,以记人臣,作《太史公自序》,以述学者自唐虞以来,至于殷周之际,世有继绝,学有师承,自孔子卒后,至今五百岁之间,学者不绝如线,若此者,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至于太史公,司马氏之苗裔也。昔在周室,守藏之官,世为太史,世序事也。仲尼之末年,鲁哀、孔丘既卒,弟子及鲁人尊孔子为圣,乃因史记作《春秋》,而学者多称其善,至今其学流传于世。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治《春秋》,稽其事实,略举世异时变,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卒述陶唐以来,至于今,百年之间,天下遗闻琐事,靡不毕载,犹应有所论次,以为来者师表。”这段话主要讲述了太史公撰写《史记》的缘由和目的,其中“遗闻琐事”指的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零散的、有趣的故事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