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前所上的一篇奏章,这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以下的思想感情:
1. 忠诚: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对刘备的无限忠诚,以及对蜀汉事业的坚定信念。他提到自己“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明自己始终以刘备的事业为己任。
2. 忧国忧民:诸葛亮在文中多次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和百姓福祉的担忧。他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显示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 勤勉敬业:诸葛亮在文中强调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明自己将以身作则,勤勉敬业,为蜀汉事业竭尽全力。
4. 感激与愧疚:诸葛亮在文中对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示感激,同时也对自己的能力有限感到愧疚。他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谓臣可以托大事”,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激之情。
5. 坚定信念: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蜀汉事业的坚定信念,他提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谓臣可以托大事”,表明自己将以身许国,为实现蜀汉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
《出师表》展现了诸葛亮忠诚、忧国忧民、勤勉敬业、感激与愧疚以及坚定信念等高尚品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言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