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 倒装句:
主谓倒装:如“我行矣”,正常语序应为“我行(矣)我”。
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正常语序应为“吾欺谁”。
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
状语后置: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正常语序应为“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2. 省略句:
省略主语:如“公与之乘”,省略了主语“公”。
省略谓语:如“吾欲之”,省略了谓语“欲”。
省略宾语:如“子路率尔而对”,省略了宾语“对”。
省略介词:如“吾从而师之”,省略了介词“于”。
3. 被动句:
“见”字被动句:如“吾见之”,表示“我被它看见”。
“于”字被动句:如“吾不能与之争于朝”,表示“我不能在朝廷上和他争”。
“为”字被动句:如“吾为尔师”,表示“我被你们当作老师”。
4. 判断句:
以“者……也”为标志:如“此物也,非吾之所有也”,表示“这东西,不是我的”。
以“乃”、“即”、“则”等字为标志:如“此乃吾所以为此也”,表示“这就是我这样做的原因”。
5. 疑问句:
以“何”、“胡”、“安”、“曷”、“孰”、“谁”、“奚”、“盍”等字为标志: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示“用什么来解除忧愁?只有杜康酒”。
这些特殊句式在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