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汉语中,“阴”和“阳”本身就是常见的表述。
在《说文解字》中,对“阴”“阳”有解释。“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
例如《周易》里大量提到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了阴阳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在古代文献中,也常以“阴”“阳”相对的形式来表达,如“阴阳失调”“阴阳和合”等。
古人还会用一些其他词汇来指代阴阳的概念,比如“昼阳夜阴”,以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刚阳柔阴”,以刚为阳,柔为阴。
又如“雌雄”有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类似阴阳的相对关系。但阴阳的概念在古代哲学、医学、天文等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