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著名的唐代七言绝句,以下是这首诗的格律分析:
原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诗的格律分析如下:
1. 体裁: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2. 平仄:
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此地/空余/黄鹤/楼”,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白云/千载/空悠悠”,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从平仄来看,这首诗遵循了绝句的平仄规律,即每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仄仄平平仄”。
3. 对仗:
这首诗的对仗工整,如“昔人”对“此地”,“已乘”对“空余”,“黄鹤”对“白云”,“去”对“楼”,“不复返”对“空悠悠”。
4. 修辞:
“昔人已乘黄鹤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黄鹤赋予了人的特质,使得黄鹤成为了一个有生命的存在。
“此地空余黄鹤楼”:以“空余”二字,描绘了黄鹤楼因黄鹤离去而显得空旷、寂寞的景象。
“黄鹤一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黄鹤离去不再回来的惋惜之情。
“白云千载空悠悠”:以“千载”和“空悠悠”描绘了黄鹤楼历史的悠久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综上所述,崔颢的《黄鹤楼》在格律上遵循了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对仗工整,修辞手法丰富,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