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风险级别的划分通常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危害程度来确定。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划分方式:
1. 高风险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非常高。
风险发生后的危害程度极大,可能对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涉及重大资金、物资、项目等领域的权力滥用。
2. 中风险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高。
风险发生后的危害程度较大,可能对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一定影响。
例如:涉及一定资金、物资、项目等领域的权力滥用。
3. 低风险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风险发生后的危害程度较小,可能对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轻微影响。
例如:涉及较小资金、物资、项目等领域的权力滥用。
在实际操作中,廉政风险的划分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风险点、风险主体、风险环境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廉政风险点及其对应的级别:
1. 权力集中
高风险:涉及重大决策、资金分配、人事安排等领域的权力集中。
中风险:涉及一定规模决策、资金分配、人事安排等领域的权力集中。
低风险:涉及较小规模决策、资金分配、人事安排等领域的权力集中。
2. 资金管理
高风险:涉及巨额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督等环节。
中风险:涉及一定规模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督等环节。
低风险:涉及较小规模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督等环节。
3. 物资采购
高风险:涉及重大物资采购、分配、使用等环节。
中风险:涉及一定规模物资采购、分配、使用等环节。
低风险:涉及较小规模物资采购、分配、使用等环节。
4. 人事安排
高风险:涉及重要岗位、关键部门的人事安排。
中风险:涉及一般岗位、部门的人事安排。
低风险:涉及辅助性岗位、部门的人事安排。
以上划分仅供参考,具体划分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廉政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确保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